
探其原因,是因為幾乎所有人對這個行業都有一個共同認知:那些對著電腦噼里啪啦敲著看不懂代碼的人,工資都很高。
很多人羨慕程序員除了他們有一個不錯的收入外,還覺得在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今天,一技傍身能讓他們走南闖北都不怕。
羨慕的人多了,想轉行的人也就多了,但很多人在學習一段編程的時間之后,就會厭倦,覺得編程太難、太枯燥,自己不適合編程,后變得不了了之。
你應該明白:好的不一定適合自己,但適合自己的一定是好的。
正如編程,不要一味的看著“高薪”就去跟風,你應該實際判斷自己是否真的適合IT,是否真的適合做技術。事實上,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IT行業,比如這幾類人,就不適合編程。
1.想要朝九晚五的人
互聯網行業的“996”工作制大家早已司空見慣,近日這一說法已被“9106”更替。據調查,在阿里、華為等企業中技術人員的工作時間達到了朝九晚十、一周六天的狀態。
作為一名程序員,如果你想要天天上班朝九晚五幾乎是不行的。對于程序員來說,及時發布很重要,發布之后隨時會出現一些不可預知的問題,這些都需要及時解決。幾乎每一個程序員都曾為了工作通宵奮戰過,如果你做不到或者不愿意在必要時加班,好打住不要往程序員這個行業走。
2.輕言放棄的人
調侃程序員時,我們常說:“喲,又在寫Bug呀?”
程序員在編碼時肯定會遇見千奇百怪的Bug,某些Bug的出現會讓你懷疑人生,甚至在工作上屢屢受挫。如果遇到問題時你不能堅持,且沒有足夠的耐心去解決它,那么工作起來你會很苦惱。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你不要做程序員了。
3.粗心大意的人
編程是一個很細致的工作,如果你討厭細節,你就別去做程序員。因為對于一個粗心大意的人來說,代碼非常容易出錯。很多時候是牽一發而動全身,如果你是一個粗心大意的人,你會發現自己編的程序有改不完的Bug。這種情況下你自己干著也會沒勁。
你將會有改不完的bug,加不完的班,要這樣自虐你是何苦呢?
4.不愿意學習的人
吳軍老師曾在《浪潮之巔》這本書中提到過一個“摩爾定律”。
摩爾定律就是說每18個月,計算機等IT產品的性能就會翻一番,并且在世界經濟的前五大行業中,只有IT行業能夠以持續翻番的速度進步。
例如微軟、蘋果、索尼、IBM等企業都遵循著這樣的節奏在不斷革新。
這也側面說明,IT行業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,每一次的技術革新,都需要程序員不斷的去學習新知識,如果你抱著只想學習一門技術語言就一勞永逸的心態,那你被淘汰,只是早晚的事情。
5.不感興趣的人
其實,說實話,這一點是重要的。如果觀察身邊大部分的程序員,你會發現,他們能夠繼續堅持編程,或多或少是對編程有一定的興趣的。
不然,他們很快就會逃離編程這塊“領地”。
如果你對編程完全無感,寫個hello world都覺得非常乏味,可以直接淘汰,那真的不適合編程啊!
6.不愿溝通的人
很多人都覺得程序員并不需要什么溝通能力,只要可以寫好代碼就可以。但如果你想成為架構的話,你起碼要能清楚地解釋自己的方案,更好地溝通是能把自己的方案傳達下去。
當然,如果你已經是一位大神,那你不溝通也沒有問題。桃李不言,下自成溪。你一個人把大家的代碼都寫了,你一句話不講,大家也會把你當神。